圖為位于舞陽縣北舞渡鎮的賈湖田園綜合體項目(資料圖片)。記者 王曉東 攝
記者 謝曉龍
作為首家中國食品名城,我市食品產業集中度高、體量大、名企多、鏈條長,匯聚了雙匯、南街村、衛龍等一大批知名企業,是全國主食產業化工程示范市、河南省萬億級食品產業集群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著力打造完善豐滿的綠色食品產業生態,高質量建設現代化食品名城,收獲了榮譽,積累了寶貴經驗——
堅持“三鏈同構”推動食品產業向縱深發展的做法受到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通報表揚,“三鏈同構”實現食品產業集群協同發展的做法入選全國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大典型”,以雙匯為鏈主的河南省肉制品全產業鏈被確定為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衛龍食品被評為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現場會在漯河市召開,漯河市的“三鏈同構、農食融合”經驗做法全國推廣。
集群發展 延伸產業鏈
近年來,依托良好的食品產業優勢、區位優勢和物流名企集聚優勢,我市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不斷延伸產業鏈條,集聚更多企業,在開放合作中形成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三鏈同構”,不斷擦亮中國食品名城金字招牌。
“六個打通”加速產業提質發展。我市以食品產業為主導,把高關聯度的裝備制造、食品包裝、生物醫藥、鹽化工、冷鏈物流、動物飼料六大產業納入產業鏈,全方位、全鏈條編制食品產業圖譜——
打通食品產業與裝備制造業,培育食品機械產業;打通食品產業與造紙等產業,發展食品包裝產業;打通食品產業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功能性食品、保健性食品、醫用食品,積極引進生物醫藥產業;打通食品產業與鹽化工產業,培育高端、綠色食品添加劑產業;打通食品產業與物流產業,發展以冷鏈物流為重點的食品物流產業;打通食品產業與動物飼料產業,著力發展寵物食品產業。
我市持續實施以“六個打通”為重點的多產業、多領域、多環節打通,開展園區式、集群式招商,形成了從源頭到終端,從生產到研發、檢測、包裝、物流、電商、會展的全食品產業鏈條。如今,漯河食品涵蓋18個大類、50多個系列、數千個品種,形成了以雙匯等為代表的肉類加工產業集群,以衛龍食品、南街村集團等為代表的糧食深加工產業集群,以可口可樂、統一等為代表的飲料產業集群,以中大恒源、高旗生物等為代表的果蔬加工產業集群,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鮮肉單品產量等均位居全國第一。
尤其是近年來,我市圍繞建設現代化食品名城,以做大做強食品產業為引領,進一步構建“1+8+N”現代產業體系,打造3000億級食品產業生態,把主導產業做得“有滋有味”。
以微康生物為重點的“益生菌+”產業,實現了食品產業、乳制品、日化用品、農業微生態等十余個關聯產業深度耦合;以艾德奧為重點的寵物食品產業加快聚集,進一步延伸了食品產業鏈;功能性食品、特膳食品、特醫食品的研發生產,推動了食品產業高端化發展。同時,我市成為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承載城市、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創建城市,經開區成為“中國食品裝備名城”,示范區成為中國冷鏈物流產業創新基地……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市食品產業鏈條越拉越長。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強大的食品產業配套能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客商前來投資發展。
高端發展 提升價值鏈
省委書記樓陽生蒞漯調研時提出“創新驅動打造現代化食品名城、在食品領域布局省實驗室”等指示要求,為漯河堅定走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之路增添了信心和動力。我市主動對標重大戰略,面向全省萬億級食品產業需求,全力籌建河南省食品實驗室。
今年3月12日,我市籌建省食品實驗室取得重要進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任發政與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省食品實驗室建設按下“加速鍵”。與此同時,我市吸納16名國家級人才組建科研團隊,集聚科研人員300多名,與鄭州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及中國輕工集團等多家企業實現研發對接,與江南大學共建漯河食品產業科技園,構建“實驗室+中試基地+產業園區”的全鏈條科研轉化體系,推動形成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食品產業創新高地。
省食品實驗室建設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漯河建設的核心位置,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鉚合,不斷深化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加快食品研發平臺創新步伐,在幫助企業解決共性技術問題、研發新產品、降低生產成本過程中實現平臺的不斷壯大。平臺“一頭連著高校院所,一頭連著中小企業”,聚焦補齊中小企業科技研發短板,收集企業研發需求,綜合比對匹配專家,為企業“量體裁衣”提供資源賦能和智力支撐。
堅持高端發展,還體現在質量標準制定、檢驗檢測平臺建設中。我市主導和參與了近百個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在全國率先發布《調味面制品》《魔芋即食食品》等五項團體標準,中大恒源、親親食品填補了植物提取、運動保健食品等行業監管標準空白。打造檢驗檢測平臺,構建覆蓋全面、高效安全的檢驗檢測服務體系,我市標準化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典型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通報表揚。
堅持高端發展,以創新賦能千億食品產業,夯實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我市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在前進的路上“車轍深深”。
融合發展 打造供應鏈
近年來,我市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圍繞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以工業理念抓農業,推進農業生產融入食品產業生態,走出了一條集群協同的農食融合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建成了小麥、蔬菜、食用菌等八大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培育出臨潁小辣椒、舞陽大豆等區域性農產品品牌。臨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標準化麥椒套作種植區30萬畝,帶動周邊辣椒種植40余萬畝,統一供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農業科技專家全程參與,產品直供“老干媽”、海底撈等企業。舞陽賈湖田園綜合體項目以賈湖考古遺址保護區為核心,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和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在漯河,糧食產業聯合體是打造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圍繞培育產業群體、加快產業融合、促進全產業鏈延伸,我市成立了糧食產業聯合體,推動面制品生產企業、面粉加工企業、糧食倉儲企業、小麥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農科院和小麥育種專家五個層面的訂單化合作,加快構建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全產業鏈農產品供應體系。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圍繞提高農產品對食品工業的適配性著力打造供應鏈,推動產業之間鏈鏈相通、要素之間環環相扣、利益共同體相互賦能、抗風險能力全面提升,推動農業加快從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把解決好種子問題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不斷加大良種培育力度,守護好種業“芯片”,為食品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支撐。
“漯河市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小農戶與大市場、大產業對接起來,以實實在在的舉措打通了‘田間、車間、體驗間、舌尖、心間’,有效破解了糧食主產區產業發展的問題,帶動了城鄉融合發展和農民增收,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農食融合發展之路,意義特別重大。”長期關注我市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的權威專家如是評價。
責編:瘦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