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郝河慶
“閏月清明不上墳,上墳禍事就臨門。”清明節臨近,在漯河坊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讓很多準備祭拜親人的市民有顧慮。4月2日,我市民俗專家告訴記者:“自古清明就是祭祀的日子,閏月的出現和歷法有關,和清明沒有關系。”
2023年的3月22日,春分后的第一天,進入第二個農歷二月,也稱閏二月。清明節臨近,“閏月清明不上墳,上墳禍事就臨門”的民間傳言讓市民李女士有顧慮:“傳說閏月清明祭奠親人對子女健康和成長不利,這是什么情況呢?”記者走訪了解到,這種民間傳言傳播廣泛,許多市民都有所耳聞。
“清明祭祖的意義就是寄托哀思、感恩先人,只要心里有祖先,心存一顆感恩的心,何時上墳祭祖,就沒有必要糾結太多。”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李建國告訴記者,“閏二月不能上墳完全沒有依據,也沒必要當真。閏二月可以掃墓祭祖,因為清明節不是按照農歷算的,就算是清明節正處于閏二月,也沒有必要理會,該祭祖祭祖,該掃墓掃墓。”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